
大家好~我是逗斗车的马编,嗯~马编是艺名,真名是马盛(微博@黑色绵阳墙)。今天我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和大家聊聊逗斗车一年前的故事。为什么现在发呢?因为逗斗车的第一个视频是在差不多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和大家见面的。
这是后期66之前设计的logo,只不过没有入选,我觉得挺好看,所以拿来用一下。
当然,一年前我们还是只有三个人,我们三个人的人生轨迹也都从一年前的3月9号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写这个文章不算是什么回忆录,只是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个时刻我们的喜悦,和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就像以往我们在视频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快乐一样。大家可以当前传来看。
一切都要从“家家好车”说起,可能还有人记得这个消失了有些日子的品牌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么,第一期5000块钱的路宝片头和封面上都有家家好车的logo。
没看过的“给你传送门”https://www.xxxxxbbs.com/thread/45135.html
一定看完再往下看。
嗯~14-15年的时候国内的二手车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涌现,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每周都有某某平台又融资千万美金等等的新闻。一夜间好像祖国的二手车行业通过互联网看到了巨大的希望,汽车之家也萌生了做自营二手车P2P项目的念头,因为我在二手车之家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又比较深入的接触过二手车商家和买家,自己也偶尔玩玩车,所以有幸成为了“家家好车”初创团队的一员。
从0到1的过程种我负责和参与了一些事务。其中有一项就是评估师解说视频,当时的所有二手p2p网站都会在网上直接放出每台车的评估检测报告,这种报告直接来源于以前B2B的网络二手车拍卖。专业性相对较高,对没有汽车知识的小白来说,写了等于白写,大多数人还是不明白那些钣金喷漆,换翼子板,和评级,对于一台车代表着什么,我们的解释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就想做一个更直观的东西,就把思路锁定在了视频上。
让车况可视化,这个东西当时在内部被称为“评估师解说视频”。其实就是配合视频,加上评估师的讲解,把传统的检测报告变成口语和更直观的视频,让屏幕前的小白对车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余洋出现了。这也是可能很多人在看逗斗车之前就知道余洋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是第一个自己在iMovie上剪辑配音,完成“评估师解说视频”的评估师。以前都是评估师拿着相机现成边拍边说,基本没有什么观赏性,而且容易说错。余洋的这个创新把这个事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而且产量惊人,一天可以出两三个成片。没有看过的人可以看一下当年的视频感受一下
https://v.autohome.com.cn/v-68845.html
在做“评估师解说视频”的时候,余洋把这这个小视频越做越像车评,因此关注家家好车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他进汽车之家也是因为家家好车,只不过过程比较另类,无法复制。他从小是个汽车迷,对近十年的车,什么款型配置了如指掌,算得上是猜车小王子了。很多和他一样的大男孩都有一个冲动,就是到汽车之家上班。恩~只不过他真的实现了。有一天他在家家好车看一台高配的二手Q5,可是内饰的图片上没有MMI系统,机智的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在页面上付了看车的499元定金,等客服联系他的时候,他说他要投诉。投诉家家好车欺骗消费者,把低配当高配卖。这事其实是因为评估师当时漏拍了一张图片,然后回去随便找了一张过去的内饰图,也没研究,随便放上去导致的,车的款型倒是没错。可是鸡贼的姚昱就因为这事揪着不放,一直要求客服,要家家好车的领导给他一个解释。所以当时的负责人老杨就给他打了个电话。聊来聊去,姚昱就表态了,你给我个在汽车之家实习的机会,我也就不追究什么了。刚好,家家好车在创业初期,人手严重不够,老杨感觉这小伙还挺机灵。有一天老杨就拿着姚昱的简历来找我,给你安排个实习生吧,你看看,约个面试。然后,面对赤诚的姚昱,我当然不会拒绝他。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愉快的共事。
故事到现在,我们三个人都出场了,只不过我和姚昱在北京,而余洋在成都。哦对~这里提一下,余洋也是当时老杨亲自去成都面试的,老杨问余洋,会不会打篮球,余洋说打的还不错,老杨就给他发了offer。哈哈,老杨对于逗斗车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篇幅有限以后有机会再展开来说。姚昱是学新闻专业的,对视频拍摄和剪辑有一些基础,加上是个车痴,之前自己也小打小闹的拍过车评。余洋以前玩越野摩托速降自行车,对机械痴迷,自己也偶尔拍一些小视频,而我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猎奇心重,包括汽车,偶尔文艺一下。当然,我们三个人共同的爱好还是汽车。
因为要继续进化“评估师解说视频”的原因,我们三个人拉了一个微信群。每天聊生活,聊车,聊怎么拍视频。聊着聊着就发现,只拍二手车解说视频已经无法满足我们了,好像我们完全可以拍一个更有意思的东西了。有一天,余洋说老杨(此处再次感谢老杨)买的哈飞路宝,我开了两天,这车没助力,开的每天胳膊疼,悬挂如何如何渣,我们就此开起了车的玩笑,聊到后来,觉得不行就拍一个5000块的二手车吧,汽车视频都是新车,没准有人会爱看呢?序幕就此拉开。(因为是一年前的聊天记录,现在截的图,所以显示是7个人,当时只有3个人)
第二天,余洋花了一个早晨,找了一个没人的断头路自己把路宝的第一个版本拍完了。
看完了一篇FT的文章,讲的是中国二手车。分享在群里,讨论了几句,没想到我们的聊天记录就成了第一期经典的结尾。
恩,一字不差,都是当时的聊天记录,没有刻意为之,就是这种自然的感觉。
余洋提议把我们的聊天放在片尾,我突然想到了“喜剧之王”里星爷和张柏芝的那段戏的配乐。恩~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6号晚上余洋用iMovie把早晨拍的素材剪完,把片子发给了我。第二天我和姚昱看完第一版的半成品都被感动了,笑的前仰后合。我们都预感,这样的节目会炸。不过总感觉一直喷一台老车,不是太好,所以我准备加上一段总结的话,稍微煽情一些的话,让视频看上去更完整一些。对,星爷的老套路,无厘头搞笑完再煽情,学以致用。后来的效果也印证了,这个套路之屌。当然,结尾放所谓“鸡汤”的传统也是从第一期开始的。
把鸡汤写完,给余洋以后,姚昱问余洋要到了原来的素材,开始在北京开始了剪辑。
9号剪辑完成以后,就放在了汽车之家上,我们便经历了难忘的一夜。以下是聊天记录,希望你们能体会到当时我们的心情。
视频下午6点上线,大概2个小时我们收获了330个评论,这是我们所有人之前都没经历过的,以前“评估师解说视频”能有几十个,我们都很兴奋。
到十点的时候评论超过了600,说实话,我们都有些措手不及。当晚我们没什么太多交流,都在默默地看着每一条留言,因为那个视频下面99%都是正面评价,在汽车之家的评论区,还是极少看到的。
快11点的时候播放量达到了19万,评论有700多了。大家都没有睡意,都还沉浸在第一次收割观众的喜悦中。
一直到凌晨1点,播放数28万评论888,大家也都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这一夜,让我们找到了一点方向,感受到了一点希望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开始下定决心,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其实那一段时间,每天我们都很亢奋,脑子里每天都在想明天,我们可以拍个什么车,未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另一半,脑子里甚至已经开始构建,未来家中院子里该种什么树了。嗯,就是这样。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大概了解,就是成都,北京飞来飞去,匆匆忙忙的买车,拍车,卖车,再到后来搬家来北京,故事就先到这,可以聊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未来肯定还有机会让我和大家聊这些故事,没准被朱军采访一下呢,是吧。
现在队伍在不断的壮大,新的困难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也在努力的探索更有趣的节目形式,和更高效的更新频次。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我突然停下来,没把故事讲完,那就来个视频给你看一下吧,恩~一些你们没看到过的镜头。哈哈哈~不知道这一年的逗斗车有没有让你这么开怀大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