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正確認識和評價蔣介石為什麼很重要?

不論怎樣評價蔣介石,都得承認蔣介石是20世紀中國政壇一位影響深遠的人。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生於浙江省奉北縣溪口鎮。自幼體弱多病,但他生性又好動頑皮,經常在小溪中遊泳和外齣爬山,他慢慢地擺脫瞭身體的懦弱而變得體格健壯瞭。由於他8歲時父親病逝,他在母親的嚴格戒律管束下養成瞭堅韌不拔的品格。

1901年,蔣介石14歲即與比他大3歲的姑娘毛福梅結婚,生有一子,即蔣經國。

1905年,蔣介石東渡日本求學,1907年入日本振武學堂,後經人介紹認識瞭孫中山,開始瞭軍旅革命生涯。他被袁世凱追殺過,但他混跡於下流社會之中,常常逃脫。

蔣介石一生對女人頗多追求,如1912年他認識瞭名妓手下女僕姚怡誠,成為情婦;1923年偶遇陳潔如後結婚;1927年他與宋美齡訂婚,陳潔如遠赴美國「留學」,直至1971年去世。不過,對蔣介石影響最大的還是宋美齡,特彆是在西安事變中營救過蔣介石、嚮美國遊說援助、處理國內政務等方麵,宋美齡都非常齣色。

蔣介石有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前者赴蘇聯學習,後者赴德國學習。

蔣介石的晚年幾乎成瞭隱士。

蔣介石於1975年4月15日病逝颱灣。

蔣介石一生最大的功過的功過是非:功為舉全國之力堅持抗戰,保持颱灣沒有從大陸分離齣去,堅決反對「颱獨」;因為長期反對共産黨,製造瞭很多慘劇,如旨在排擠和屠殺共産黨員的「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四一二政變」,提倡「攘外必先安內」、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最終還是流落颱灣島,瞭此一生。

抗戰貢獻

蔣介石雖然有其過失之處,但仍不失為民族的領袖,不誇張地說,蔣介石是中國史上的一個偉人。

最大的功績是在清末軍閥割據的亂世中,領導兩次北伐,統一瞭亂世中的中國。在這裏有個前提,那就是當時中國的混亂程度在中國史上是罕見的。兩次北伐其實都是極為成功的,從北伐後的結果就能看到–中國的軍閥數量大大減少,混亂程度得到瞭很好的控製,基本實現瞭統一。

他廢除瞭晚清所簽署的一係列的不 平 等條 約,收迴瞭東北、颱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1946年聯閤國成立後中國成瞭五常之一,爭得瞭舉世公認的榮燿。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萬931次。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也讓日軍死傷近250萬人。郭岱君說,從曆史的觀點來看,在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在鋪天蓋地襲來的各方壓力下,蔣介石忍辱負重,竭力護衛國傢,實不愧為民族英雄,功不可沒。

重文化,敬教育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戰爆發,北京淪陷,蔣介石就把北京的高校遷到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2月13日南京陷落,武漢告急,眼看中國沒有一張安靜的書桌瞭。1938年4月,他號令教育部將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全部西遷到安全的昆明。在雲南圓通山口,黃師嶽中將嚮北大校長蔣夢麟,正式移交西遷隊伍時,300名學生毫發無損。蔣介石下達文件:「學校不能停課,老師不能減薪,教育不能耽擱!」

錢鍾書在小說《圍城》中記過這段曆史,方鴻漸等一乾人馬去三櫚大學任教,從上海乘輪船齣發坐的是頭等艙,教授們在整個抗戰時期就沒缺過錢。說到底,教育是國傢的根本。國傢的興盛,全靠教育打底子。一個國傢,重要的不是經濟,而是文化不能壞,風氣不能壞。風氣一壞,民風就跟著也壞瞭!抗戰雖然非常艱難,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從未間斷。蔣介石敬重讀書人,疼愛讀書人。許多人說民國他不負讀書人,讀書人卻負他。他知道文化對一個民族的重要,傳道、受業、解惑這樣的大事。全靠讀書人的嘴皮子和筆桿子。就像他說的那句話:國傢亡瞭還可以復興,文化亡瞭就娘希匹全亡瞭!

在蔣介石的整個政治生涯中,確實始終秉持「教育為立國之本」的理念。他在論述教育是立國之本時說:「立國之道,韆頭萬緒,然著手所在,不外提高國民之道德、知能和體力,養成人人皆為健全之國民,俾人人能擔當應負之任務,然後生活得以改進,國力由此增加,即國民教育為一切之根本是已。」蔣介石認為現代國傢的生命力有教育,經濟,武力三個要素構成,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為重要。」

可以看齣,身為政治傢的蔣介石對於教育與文化的重視,所以在他統治時期雖頻受戰火洗禮,卻始終沒有將韆年遺留下來的瑰寶丟失,這點受到瞭兩岸同胞的極高評價。故宮文物有一次南遷行動。1933 年 1 月末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至 5 月中,運走文物共 13427 箱。1937 年「七七」事變後,這些文物又分 3 路運往四川巴縣、峨嵋縣及樂山縣存放。1947 年待局勢稍做穩定後,部分文物運迴首都南京。1948 年底至 1949 年初,南遷文物中的 2972 箱被運至颱灣,保存於颱北故宮博物院。其餘的大部分於 1951 年後陸續運迴故宮博物院,少量劃歸南京博物院所有。其中被運往颱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絕大多數是頂尖真品。蔣介石本人亦是愛好收藏,在退守颱灣時帶走的這些作品,每一幅都代錶瞭一個時代,這些作品為颱北故宮博物院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不可否認,這些珍品文物在颱灣得到瞭很好的保存。

然而,在我們當下社會,思想競爭自由,人民生活水準雖然有長足的挺高,但是依然因為曆史問題、現實問題,仍然處於一個曆史的轉摺點,到底嚮何處去?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們都不可不去研究和認識。蔣介石夫婦無疑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二位。可是,目前市麵上的書非常繁雜,觀點截然不同的評價一堆,到底相信誰?到底怎樣的評價是中肯的?這個答案不在權威,就在於每個讀者的自我判斷,就在於為讀者提供的曆史資訊是否中肯。在此小編推薦一套書,全景式描繪蔣介石宋美齡在抗日戰爭中的辛苦歲月!藉此契機紀念蔣先生誕辰130周年,也緬懷這一位曾推動中國曆史前行的先驅。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功過兩奇偉——紀念蔣介石誕辰130周年

《 蔣介石宋美齡在南京的日子》揭祕蔣介石夫婦如何逐步穩定南京政府,在戰亂中穩定政治經濟外交,卻最終力不從心不能躲過曆史洪流,敗走麥城……

 

《 蔣介石宋美齡在重慶的日子》

全景式地描繪蔣介石宋美齡在抗日戰爭中的日日夜夜@抗戰初期,蔣介石宋美齡對日作戰是積極的,曾組織瞭淞滬、徐州、武漢等會戰。@抗日戰爭中,中國積極尋求外援,與同盟國聯閤,參加國際反法西斯陣營,提高瞭中國的國際地位。

《 蔣介石宋美齡在颱灣的日子》

披露蔣氏夫婦生活的祕聞撩開颱灣高層政治的黑幕

本書是在颱灣和颱灣問題日益成為國際,國內關註焦點的時刻齣版的一部有關蔣介石、宋美齡及其他颱灣高層人物在內的傳記作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