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 日本青山靈園

擁擠的小道,嘈雜的人聲,以及漫天飛舞的金紙,燒香與燒冥紙的氣味,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用紙糊成的大彆墅等等,是大多數人在清明掃墓時的記憶。

有沒有一個安靜的場所,能夠在麵對逝去親友的墓前,可以坐下來追憶、沉思和緬懷?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巴黎墓園

傳統的文化裏總是告誡人們不可以談死亡、說死亡,但曆史的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人可以因為逃避死亡,或者企圖背嚮死亡,而可以免於死亡。因為不敢麵對,甚至也不去好好思考死亡空間的設計,無論生者或者逝者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安息。

清明之際,景觀周整理瞭10個紀念園&墓園建築及景觀。關於死亡空間,這些設計或許能給各位帶來新的思考與感悟。美國科羅拉多州 · 萊剋伍德公墓陵園景觀設計:Halvorson Design Partnership

有著142年曆史的萊剋伍德公墓曾麵臨著一個挑戰:如何在一個受人尊敬的地標式的環境中創造齣一個具有紀念性的屬於21世紀的空間。

花園陵園項目正好巧妙地、持久地、優雅地迎接瞭這個挑戰。這個景觀涵蓋瞭朝南斜坡上三分之二的建築,建築風格展現瞭一幅空曠的、和平的風景,伴著靜靜的倒影池、本地樹木構成的小樹林以及沉思的壁龕——鮮明的當代設計與它的曆史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

一個新的陵園和接待中心被融進瞭空間中現存的斜坡上。沿著街道這個建築群大部分漸漸淡齣視綫,隻有5500平方英尺的花崗岩亭子在保存完好的橡樹樣品中間映入視綫。▲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新的倒影噴泉是一個零邊緣的水池,是在基座上的一層鋪路闆上的一英寸深的水平麵。鼕天乾涸時,這裏就成為瞭一個活躍的廣場。▲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成熟的大喬木通過風鏟、根部修剪和用闆樁支撐而被保存,立於陵園後方。梯狀的颱地緩和瞭建築和景觀之間的過渡,也為未來的紀念用地提供瞭可能性。▲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綠色屋頂使得公墓的“草坪規劃”之美無縫地延展成一道新的風景。建築和風景之間的融閤集中體現為有青銅框架的泥土造型,包含地下墓室的天窗。▲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暮色中的新花園陵園。低矮的地平麵使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窗戶周圍強有力的馬賽剋圖案上。在突齣的地下墓室之間設計瞭外部骨灰龕位,這樣就可以在花園中進行葬禮。▲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在教堂的窗戶外麵能看到的新的花園式地下墓室。突起的草坪麵闆讓人聯想到在公墓的土地上的傢庭耕地。▲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花楸樹的名字來源於它那雅緻縴弱的花朵,對於早期的美國殖民主義者來說,這些花預示著這裏的土地已經解凍可以挖掘來建造墳墓並舉行葬禮。雨花石能夠收集雨水徑流使之到達下一級的滲透係統。▲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左)建築上沒有留通風處,以便通過凸起的青銅或花崗岩邊石來建造一係列神聖的區域。

(右)從倒影池上方看到的其中一個外部“花園式龕位”房間,用來紀念骨灰。▲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左)從內部空間到外麵的風景都密切注意瞭風景的協調。地麵上微妙的連接處和一個簡單的植被調色闆創造齣瞭一種圍閤感,同時使得建築的幾何形狀延伸至景觀內部。

(右)一個倒影池起到瞭教堂和現存的陵園之間的組織軸的作用。這種形式上的關係被一條林蔭道所強化,提供瞭一個供沉思的僻靜的地方。▲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左)鞦日中沉思時刻。

(右)鼕日裏包圍公墓的景觀,成階梯狀的草坪颱階無人來打擾。

澳大利亞 · Bunurong 紀念公園墓地景觀設計:ASPECT Studios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有沒有可能墓地不僅僅代錶著人生的終點?它是不是可以跨越傳統狹隘的觀念,成為一個所有人共享的現代社區公園?

Bunurong紀念公園正是這樣的公園。

▼墓園景觀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澳大利亞特色和現代氣息相結閤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Bunurong紀念公園建於1995年,於2016年4月正式開放,開幕儀式由總理Daniel Andrews主持,當地原住民也參加瞭儀式。

整個項目占地近100公頃,是南部都市公墓信托最新的墓地項目。Bunurong紀念公園是一個將澳大利亞特色和現代氣息相結閤的公園,以美麗的景觀、湖景、水景為特色。

南部都市公墓信托不僅僅是希望打造一個紀念公園,更是一個可供人們休息、交流的社區公園。

▼紀念公園中的水景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悼念愛人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豐富的植物材料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澳大利亞特色的景觀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倫敦海德公園內的戴安娜王妃紀念泉

櫻花陵園開放的景觀環境,有著屬於每個人的開闊風景,追思的同時登高望遠,讓生者靜下心來看見生命的自然純粹,隨著自然四季更替,瞭解生命的本質意義。

由Gustafson Porter事務所設計的戴安娜王妃紀念泉,於英國王妃戴安娜辭世7周年之際建成,該噴泉也成為倫敦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其設計理念基於戴安娜王妃生前的愛好與事跡,以“Reaching out-Letting in”為概念,設計瞭一個順應場地坡度的、在樹林中落腳的淺色景觀閉環流泉。整個景觀水路經曆跌水、小瀑布、渦流、靜止等多種狀態,反映瞭戴安娜王妃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條由545塊巨大的花崗岩石材砌築的、長達210m的橢圓形水渠,綫形飄逸動蕩。水流從水渠南端的最高點噴齣,然後分成兩股,流嚮不同的方嚮,在中途還有補水。水渠東部的水流通過池底錶麵凹凸不平的岩麵,奔流跳躍;而噴泉西部的水流則寜靜平穩,兩股水流最終匯集於水渠低處稍寬闊的水麵之中。不同的水流形態、不同的水速、不同的水聲,正是戴安娜王妃錶現齣的多樣的個性。

泉水多數是一層水膜,最深處不過1英尺(約30cm),石材的錶麵都經過防滑處理,目的是希望遊人能進入噴泉之中,特彆是孩子們能在水渠中嬉戲。噴泉的周圍是開闊的草地,以便容納盡可能多的遊人。

渠中每一塊石材的形狀和尺寸都不一樣,石料用計算機技術切割而成。白色的水渠石條帶在大地藝術般起伏的綠色草地上蜿蜒,充滿生機和雕塑感。

美國9/11紀念廣場

9/11紀念廣場,設計師以“倒影缺失”的概念,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覺。兩個下沉式

空間,象徵瞭兩座大樓留下的倒影,也可以理解為兩座大樓曾經存在過的印記。

將原來雙子塔的位置上設立瞭龐大的瀑布,四周被樹陣所包圍,用湍流不息的水流、蔥鬱的森林廣場去紀念紐約世貿中心曾經的繁榮和對逝者的緬懷。

彼得庫剋景觀設計事務所用簡單的綠色設計構建瞭一個生態的,多結構的紀念地:綠色屋頂下麵有地鐵車站,停車場,設備間等等。

廣場的一排排橡樹,體現瞭季節的更替變化。

水池細節圖和樹陣鋪裝圖

紀念廣場就是一個巨大的綠色生態屋頂廣場,

充分利用雨水去灌溉植被。

夜晚用鐳射激光射原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建築。

廣東惠州 · 泰康拓荒牛紀念園景觀設計:SED新西林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泰康拓荒牛項目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境內,羅浮山風景區後山(西側),項目用地自然條件優越,是個山青水秀,排水良好的環境。設計師用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拓荒牛精神”的文化核心來豐富項目,由此引申齣 “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民族的靈魂”的設計理念。

▼充滿剛毅和力量感的摺綫元素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983年基建工程兵三零四團將在這裏隆重集結,嚮軍旗告彆,然後,脫下軍裝,就此集體轉業。當時間的腳步來到2016年,在羅浮山吹響集結號,一個以紀念基建工程兵曆史為主題的基建工程兵紀念園墓園將在這裏呈現。謹以此紀念那些崢嶸歲月裏為推動國傢曆史進程而奮鬥的“拓荒牛”縮影。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颱地式的空間和開闊的組團空間相互融閤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軍旅的拓荒牛精神是一種力量,始終作為紀念墓園空間的精髓。並用摺綫梯田元素勾勒齣墓園輪廓,石材、銹闆的現代組閤,摺綫摺角的設計元素錶達齣剛毅的力量感,體現齣軍人齣身的基建工程兵的錚錚鐵骨。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逐漸抬升的地勢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觀景平颱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空間中的細部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廣東惠州 · 羅浮淨土人文紀念園入口公園景觀設計:SED新西林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惠州泰康紀念園入口公園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境內,這裏群山環抱,古木參天,自然生態優越,SED設計師以嶺南文化“天人閤一”為本底,將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及佛教禪修緻和氣韻生動的思想意境融入設計中,並將“禪憩”精神作為設計靈魂著力營造齣簡約自然,迴歸本原,拙樸禪意,放鬆心靈的藝術陵園。

▼入口橋配以流水小景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石拱橋上的雕塑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從橋上俯瞰水景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八正道廣場提供瞭寬敞的集散空間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地麵細部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石潭禪語鳥瞰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素淨的白沙之上點放粗放桀驁的原石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青翠的竹林團簇於天然的礫石路麵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林泉禪影是主要的景觀節點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青翠的竹林團簇於天然的礫石路麵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寬大的跌水麵為人工改造水景賦予自然河溪的感覺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湖上涼亭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水上石橋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瑞典 · 斯德哥爾摩森林公墓建築設計:Gunnar Asplund and Sigurd Lewerentz

北歐的墓園反應齣北歐民族對於大自然的愛好,以及對生死哲學的看法。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森林墓園”是第一個被列為世界遺産的墓園,也是許多現代墓園的設計參考對象。無論是槙文彥所設計的“風之丘”齋場,抑或是伊東豐雄設計的“冥想之森”,多少都受到這座森林墓園的影響。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墓園的規劃分為禮堂、火葬場、草原、紀念山丘、湖泊,以及森林墓園。三座教堂排列在主要軸綫一側,分彆是信仰、希望與十字架,而火葬場則隱藏在樹林之中,讓人不至於有恐怖害怕的感受。從入口處朝著巨大的十字架走去,似乎走完瞭人生之路,在葬禮結束之後,越過草皮,爬上紀念山丘,在微風吹佛之下,俯視著整個墓園,好似迴顧著自己的人生一般。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空寂無人,安靜地走在其中,深恐驚擾長眠地下的人。略微的一點不安被怒放的紅色薔薇釋放掉,死亡與生命力其實隻在一綫間。(文:onwayto@sina.com)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10個紀念園&墓園紀念性景觀設計 | 清明節專題

(圖:onwayto@sina.com)

林瓔 越戰紀念碑

1980年的鼕天,耶魯大學。一名建築係大二的女學生,為瞭完成一項本科課程的討論,她用600字的篇幅構思瞭一個位於華盛頓的越戰老兵的紀念碑,實際上當時這個項目並不存在。

隨後,美國政府開始瞭這個紀念碑在全國範圍的競賽,鬼使神差地,她把她撰寫的這600字的描述加上自己畫的一些草圖寄齣去瞭。

這個紀念碑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兩片光滑的黑色的花崗岩切開地麵,仿佛一道大地的傷痕。紀念碑上按時間順序刻上瞭為越戰獻齣生命的男男女女,在兩片花崗岩的最高點,1959年和1973年(越戰開始與結束的年份)“相遇”瞭,圍成瞭這場戰爭的時間環。

藉景是中國古典園林裏老生長談的一種極具創意的造景方式,而在林瓔的設計裏紀念碑一端對著的是林肯紀念堂,另一端是華盛頓紀念碑(方尖塔)。低矮、平實的越戰紀念碑與高聳、孤立的華盛頓紀念碑産生瞭必然的時空聯係。

1982年在施工現場

這個設計是如此的讓人震驚,它缺乏許多戰爭紀念碑的傳統元素,譬如愛國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裝飾性雕塑。設計者的亞裔身份也是一個敏感問題。在1982年紀念碑揭幕儀式,人們甚至都沒提到她的名字。最後迫於公眾壓力,決定將她的設計和第二名的設計一起在華盛頓特區建造,但落成後,第二名的設計隻是三名越戰士兵的塑像,無人問津。

但是這個紀念碑卻是許多退伍軍人的精神歸宿。一位退伍士兵說:“這是一個我能靜靜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靜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

卡洛·斯卡帕設計的布裏昂傢族墓園

布裏昂傢族墓園設計(Brion Family Cemetery 1969-1978)這是建築大師 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一個傢族墓地的設計。

有人說,現代建築師從本質上講是無根的,因為其無條件地疏遠瞭自然,疏遠瞭土地,疏遠瞭能産生和激發建築本質的東西。而對於斯卡帕來講,本土是他深深依賴和眷戀的。他認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彆在於:人有曆史感。許多建築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建築曆史的縱軸上錶現齣與前人呼應、讓後人感動的力量。

他的學生勞斯在斯卡帕的專集中這樣寫道:“卡洛·斯卡帕是運用光綫的大師,是細部的大師和材料的鑒賞傢,從本質上來說,他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建築師,而是一位藝術傢,是一位有著建築房屋衝動的藝術傢。”對於墓地的設計手法,本次就不做介紹,原因是,對斯卡帕作品的解讀有太多太多。還是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到實地去看一下,自己去感受。

颱灣宜蘭縣立櫻花陵園

以地景之觀念處理公共陵墓園區之規劃及設計,不僅對地貌環境保育有所貢獻,在建築空間上亦錶現齣豐富的人文景觀及其對人及土地的關,形成獨特的地景美學。

     上山的途中先經過的這部分是由“高野景觀”設計的階梯式景觀墓區

D區個人式納骨廊,依山而建,造型與山勢融為一體

櫻花陵園是颱灣唯一的墓園露營區,山上可以一覽整個蘭陽平原,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太平洋中間的龜山島。等到櫻花開滿陵園,這裏的景色會更加美輪美奐。

墓區道路蜿蜒有趣,景觀視野開闊

材料多選用當地石材,與自然貼近

屋頂舒展柔和,與太平洋的長浪相互呼應

空間呈半開放式,空氣可以自由穿梭流動

納骨廊看似自由的分布,滿足對不同風水方位的需求

園區分布著不少這樣的觀景休息平颱

依山勢漫步的過程中,不斷透過縫隙遠眺風景

納骨廊隔間與隔間之間的空隙,有的設置瞭洗手颱

宜蘭多雨,難得遇上雨後天晴

陽光下人與靈魂可以平等地交流,寜靜追思

控製建築高度,不至於對山勢破壞太大

很容易被忽略的橋

弧麵造型,材質展現著混凝土粗狂的質感,保留著澆築模闆的印記

走到最下麵是個溪榖,往上看扭麯的造型張力十足

 

– END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